在職場上做自己?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著名出處)
看到哈佛商業評論的這篇文章《職場上容得下「做自己」嗎?》
讓我想到這幾年,因為分享多元情境九型人格報告,與上百位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:工作中測試出來的人格特質真的是我嗎?怎麼界定工作中的我與私人生活中的我?
真的沒有「職場的我」與「真正的我」之別?
在討論九型人格報告過程中,我聽過許多不同的聲音。有朋友是諮商師,看見自己助人型的特質因專業能力而養成,但內心深處更傾向於成就型;有自由接案的講師感到,為了迎合客戶需求而無法完全展現真實的自己;有朋友甚至表示,在職場就必須扭曲自己以適應還有人認為,為了適應職場,不得不扭曲自己的性格。當然,也有能夠自在調整或在不同環境中保持一致性的人。
但真的不存在「職場的我」與「真正的我」之間的區別嗎?我想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清楚地覺察自己的想法、行為和感受。只有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,才有可能真誠且自在地調整,使工作中的自我和私人的自我自然融合。
我的刻意練習是什麼?
在現代企業組織中,多元共融(Diversity and Inclusion)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主題。在授課中,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,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主義,員工經常需要刻意練習以達到更圓融、多元的自我;而東方文化則因強調包容與中庸,員工往往在追求和諧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壓抑自己。因此,我們反而會鼓勵員工刻意練習表達自我,並提醒組織建立一個開放且安全的表達環境。
關鍵不是做自己,而是做哪一種自己
其實我們要練習的,不僅是做真實的自己,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在健康線上的自己。試想這個情況,如果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暴躁、易怒、且對事情要求完美的人,並且將這樣的性格毫無保留地帶入工作和家庭中,這不是太可怕了!
健康線上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自主能力,選擇自己的回應方式;我們能傾聽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感受;我們理解彼此的需求並能適當表達和抒發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那個美好、自在的狀態,只是在某些情境中,我可能會遺忘或者收納起來。無論你現在的職場是否能做自己,也請你記得原本真、善、美的自己。
#emotionalhealth
#plusknowledge
#多元情境九型人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