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喜歡我_NLP與九型人格
NLP(神經語言學)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,有時我會借用其中一兩個小技巧來處理問題。當然,我不是NLP專家,只略懂其皮毛而已。NLP Comprehensive 是在美國科羅拉多的一個NLP訓練機構。雖然沒上過他們的課,但我很喜歡他們的文章,時常會從中得到靈感。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訂閱他們的電子報,是免費的喔!
這禮拜的文章,標題是:「請喜歡我。」裡面談到NLP的跟隨和引導。因為文章很長,在此只節錄一小段,完整的文章會放在最後。(翻譯如有錯誤,請指教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Please Like Me by By Tom Hoobyar
這篇文章的標題是「請喜歡我」,但這其實只講了一半。整句話應該是,「因為我跟你很像,所以請喜歡我。」
「喔!是嗎?我怎麼會跟其他人很像?每個人都跟我很不一樣啊!不同的髮型、年紀、性別、對電視節目的喜好、政治傾向或宗教……」
你說得沒錯,但問題就在於,我們太擅長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。以前,我們大都跟同樣背景的人一起長大,所以會有比較多相似點,至少從外在層面看來。
現在,我們會有比較多的差異。很多人住在不同的城市和郊外,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多「不一樣」的人。
但你想一下,回想你遇過的人,無論他是總統、電影明星、銀行家、祖父母,每個人都是從小嬰兒慢慢長大,需要許多的支持、愛護和指引,也都慢慢地學習吃東西、走路和說話。
我們都曾蹣跚學步、跌倒、 流口水、尿在尿布上、牙牙學語。
我們不都渴望他人的關愛和認同嗎?每當我們到了新的環境、遇到新的朋友時,不都會有點心跳加速,並感到一點緊張嗎?
當然我們都會,這是每個人的自然反應。 這些渴望和反應是一個人的生存機制。每當我們感到興奮、緊張、害怕或生氣時,我們的心、神經系統和腎上線都會自然地反應。
同樣的,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人,也渴望被愛;我們渴望安全、也渴望被了解。我們渴望自己是被接受的。
所以我說,從各方面來看,每個人都很像。事實上是,當你仔細想這個問題時,你會發現每個人的相似點遠遠超過彼此的差異性。
「你在意什麼事,會決定你要如何反應。」所以,你要專注在彼此的差異,還是彼此的相同點?
無論我們注意的是差異性或相同點,我們都會不斷地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無論是學九型人格或NLP,通常都有一個原因-希望學習一些方法,幫助自己改善人際關係或解決與人相處的問題。
這讓我想到去年有一堂九型人格與領導力的課程,在最後一天下午的休息時間,有一位學員很急的跑來找我。
他說:「老師,我有一個疑問,如果再不問就沒機會了。」(中國人通常有一個上課不問問題的習慣 :p)
「我這次上課,很有收穫,但還是覺得不知道怎麼判斷對方的型態。我有一個下屬,我知道他遇到一些問題,我很想幫他,但他都不講,如果我知道他是哪個型態,我就可以用他要的方法幫助他。」
「嗯!很好,看來你很關心你的下屬,所以針對你對他的了解,你覺得他可能是哪一個型態?需要什麼樣的幫助?」
他很快的講了一些狀況,並且也說了他心目中認定的型態。
「所以其實你已經有一些想法,也有不錯的計畫,如果照你的計畫做,會有問題嗎?」
「可是我不確定,如果我猜錯了怎麼辦?」
「嗯~如果是我,我會先照原本計畫的行動,但如果沒辦法達到效果,就會問他,該怎麼樣做才能幫助到你?」
他突然恍然大悟說,「我原本擔心用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會誤解對方。但如果我非常執著的認定對方的型態,其實也是先入為主。」
「沒錯!」我非常驚喜的看著他。
在我們學習許多工具的過程中,時常會忘記原本的初衷。學習九型人格,可能想要更了解自己,或是更了解他人。
其實每個人對身邊的人早已有一些「想法」,認為他是某種型態的人,如內向、外向……,
我們期待透過九型人格,更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。
只是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想要展現自己的「學有所成」,不斷告訴對方,「你就是一型」或「你不可能是四型」。
當然,這有可能是對的,但這樣做的意義在哪呢?
我們不就是想要為對方著想嗎?如果強迫對方接納自己的想法,那就不是體貼了。
當我們能深刻地了解自己、了解對方時,將會發現,每個人都有非常多相似的渴望,
只是因為性格型態的不同,呈現方式也大異其趣。
當下次與他人發生衝突時,試著找出彼此的相似點,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!
《Please Like Me》原文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