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停頓 (Pause)嗎?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
這兩天瘋傳威爾史密斯(Will Smith)的摑掌事件,相隔一天之後,威爾史密斯在IG公開道歉,而當事者克里斯洛克(Chris Rock)也表達「不會提出任何指控」。遽聞當中出現一位關鍵人物,老大哥丹佐華盛頓(Denzel Washington),他的提醒讓威爾史密斯很快的降溫,並在頒獎台上致歉。

然而攻擊人的事件勢必會持續發酵,如同金凱瑞(Jim Carrey)所說:「那個影片會永遠留下來,它將會無處不在,這份恥辱會持續好一陣子。如果只是從觀眾席大喊抗議,或是不同意他的笑話,或是在推特上反擊,這些都OK,但是就是不行因為他在台上說了什麼,而賞他巴掌。」

這讓我想到2006年的世界盃,當時的法國隊長席丹 (Zinedine Zidane)也是因為對方的惡意挑釁,最後因頭槌對手而被判紅牌出場。當時的足球場上無法暫停,席丹也缺少了那10秒鐘的喘息空間,使得頭槌事件伴隨著他十多年的時間。

此並非要指責誰對誰錯,只是想透過這個新聞,除了看明星熱鬧外,是否能給自己一些提醒與學習。

與朋友聊到我的新書《PLUS親子加分學》,他們最後下了一個結論:「沒有停頓,就沒有後面的傾聽和理解。」的確如此,當父母親在時間壓力、工作壓力、親友壓力下,是否能夠給自己一點點心停頓的時間,讓自己選擇與孩子的溝通方式。

停頓看似簡單,但卻需要許多的刻意練習。當我提醒孩子要注意說話方式,卻聽到孩子回嘴說,「你不是也一樣。」我是否能停頓下來,關注內心不舒服的感覺;當我看到孩子瘋狂地在公園東奔西跑,是否能在大吼他之前先停頓下來,看見自己擔心的感受。

是的,停頓不容易,但只要能多停頓10秒鐘,它的回饋卻是非常的巨大。

我的老師Russ Hudson參與美國九型人格監獄計畫(Enneagram Prison Project),驚訝地發現許多獄友的人格特質,出乎我們意料的不是強勢、堅決,暴躁,而是溫暖包容。其中一個犯案原因,就是因為衝動行為,也是缺少那短暫的心停頓,鑄成了一個彼此的遺憾。

在看到這次的新聞事件時,是否今天就讓自己練習一下心停頓

 

#PLUS親子加分學

#心停頓給自己加分

#看新聞也要讓自己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