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些被誤解的美好特質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「不要哭,哭不能解決問題。」
「可是我爸爸說我隨時都能哭。」
這是我孩子三歲時,在學校跟老師的對話。老師告訴孩子,不要哭,因為哭不能解決問題;然而,我早已在家跟他跟他洗腦過,不斷告訴他,哭是Okay的。雖然我明白老師要這樣教導孩子的原因,但仍然很難過,原來我們那麼早就被教導不要對自己誠實。
陽光與陰暗的迷思

最近看了電影《陽光普照》,電影描述一對在外人眼中差異很大的兄弟,哥哥心地善良、聰明伶俐、品學兼優,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模範生,而弟弟卻打架鬧事入獄。
影片中,弟弟阿和全身無力坐在禁閉室地上,雙眼空洞地說,「我哥真的很厲害,厲害到這一輩子只做錯過這麼一件事,就是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來,他真的很厲害,他真的很厲害。」
那個最令人安心的孩子,用令人措手不及的方式,結束了生命。
我們很容易用乖巧、陽光、高EQ來形容不哭不鬧的孩子,而這樣的孩子也特別令人喜愛,因為大人通常不太需要煩惱如何對應。然而,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一定都具有陽光和陰暗的兩面。
研究九型人格這些年,我發現,人的內心世界往往是外在行為的反面表現。那些外表陽光正向的人,往往內心隱藏許多的無奈和悲傷。
和諧者,真的和諧嗎?
我的九型人格老師Russ Hudson過去幾年,參與了在美國監獄教導九型人格的計畫。(EPP https://www.enneagramprisonproject.org/)與這些重刑犯對談後,他很驚訝地發現,許多殺人犯的人格並非是外表強悍有力量的人格特質,反而可以看見溫暖隨和的九型人。
他說,很多殺人犯並非有計劃性的殺人,而是一時的衝動。當九型人持續配合對方,不斷累積內心各種委屈後,突然之間爆發的不滿情緒,可能就是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懊悔的衝動性行為。
我允許自己表達負面情緒嗎?
我四歲大兒子具有正面樂觀的性格特質,所以時常會做一些搞笑行為讓大家開懷大笑。有一天,我跟他說,「你不用一直都是好玩、有趣的樣子,是可以有不開心的樣子。」
他回我,「可是你們不喜歡我有難過、不開心的樣子。」
嗯,好吧!當他在大哭、鬧脾氣的時候,我的確會忍不住用生氣、不開心的方式回應他。
這時候我只能抱抱他,跟他說對不起,告訴他爸爸的確有時候會覺得不喜歡,只是你還是可以有不開心的樣子。
在跟孩子相處時,會不斷給我許多敲擊,問我到底如何生活出自己對九型人格的學習。當我看見孩子如此努力讓身邊的人開心時,如何給予他認同與關愛;我又如何接納他另一面難過、辛苦、自責的內心,如何給予他自在展現自己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