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抱怨,好好溝通!

 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原文轉載於張老師月刊487期

《不抱怨的世界》一書,在全世界颳起一陣「紫手環不抱怨練習」旋風。近年來,「非暴力溝通(Non-Violence Communication),簡稱NVC」在台灣也漸漸受到重視。這套溝通模式適用於生活中各種領域,包括職場與家庭,有助於我們建立更和諧、善意的溝通方式。

觀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請求四步驟

非暴力溝通的表達原則是:表達觀察到的事實(Observation)、表達個人感受(Feelings)和需求(Needs)、表達具體期待(Request)。例如,若你的下屬在兩週內連續犯下數次類似的錯誤。你很可能會對他說,「拜託你!不是才跟你說過,你是有老人痴呆喔?我真不知道當初怎麼會找你進來。」

非暴力溝通建議你這麼說:「你這兩週已經第三次發生這個錯誤了,而且我三天前有提醒過你。(觀察)這讓我感到挫折、無力,也有一點不高興,(感受)因為報告的正確性以及工作效率,對我來說很重要。(需求)我希望接下來的一個月,你都能提前三天完成報告,讓我先檢閱。(請求)

上面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彆扭,卻能發揮強大的功能。因為這樣的表達方式,能讓對方聽見你真正在意的事情。

別再抱怨了?

初學NVC時,我以為它就是「不抱怨」的溝通;以為遇到不滿的事情時,只要保持理性,按照四步驟依序表達就可以了。然而,我很快就發現這樣行不通。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狀況時,如果不對外指責,很容易變成對內自責,雖然能避免「外傷」,卻往往造成「內傷」。

尤其是相對於有話直說的西方人,亞洲人的性格特質較為內斂。如果不懂得適當表達,我們很容易變成「悶燒鍋」。就我的觀察發現,NVC的教導有時反而讓學習者不敢表達不滿,造成內在壓力不斷上升。

非暴力溝通是有意識的抱怨

非善意的表達,意味某些個人需要或期待沒有獲得滿足;抱怨,正是抒發我們內在不滿的方式之一。然而,如果能意識到自己在抱怨,就有可能將抱怨轉為抒發感受和需要的方式。

NVC的感受和需求表達,其實就是有意識的抱怨。與其使用攻擊性的表達方式,例如:你好笨、你沒救了、他真的煩死人了……等等,不如讓對方知道造成這些不滿的原因,例如我覺得很挫折,因為我很在意效率;我感到很煩躁,因為我現在需要休息。要真正將NVC運用在生活中,就必須明白,抱怨,是人性需求的必然反應。

後記:

學習九型人格十多年後,我深刻感受到,雖然這套系統能深入解析人的許多行為和內在動機,但卻缺少了能夠引動轉變的方式。從九型人格中,雖然能看見自己性格上的限制,卻時常只帶來更深刻地無能為力之感。在學習到NVC後,我清楚看見兩者的互補性,因為NVC不僅僅是溝通技巧,更是開啟一種從心出發互動可能,而九型正好協助大家看見內在卡住的狀態,讓這個互動可能更容易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