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爸給自己的快樂合約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原文刊登於張老師月刊488期
經過多年的自我探索練習,我一直認為養育孩子是件游刃有餘的事,也以為即使同時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無數的工作,自己仍能保持穩定,冷靜地應對當下情境。然而,當自己真正成為父親,才明白理論與現實的差距。
家庭與自我的空間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。我很好動、喜歡嘗試新事物,這個特質在我成為父親後,受到很大的挑戰。舉例來說,孩子與我的喜好不同,當他想去公園或遊戲場所時,我可能想出遊、找朋友聊天、看電影。孩子的出現意味著自我空間的壓縮,時常必須做出抉擇──要滿足自己還是滿足孩子?
每位父親的心底,一定都希望孩子快樂。然而,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需要,則是父親們的巨大課題。絕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,都沒學過要如何成為一名父親,或者該如何愛孩子。也就是說,在我們成為父親之後,不知道該如何自在的「做自己」。
在我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有個有趣的發現——每當我專注地投入,腦中沒有出現其他公事時,時間總是過得很快,孩子的狀態也相對穩定。反之,若自己在陪伴的同時一直掛心工作,每隔幾分鐘就看一下手機,就會覺得時間相當漫長,且孩子也會為了引起我的注意,而做出許多特殊的舉動。
對我來說,這是自己與孩子之間不同需求的拉扯,而這樣的拉扯是最耗能的,因為很容易導向兩種極端的處理方式:要犧牲自己原本的樣貌,還是固著於個人自以為的樣子,不斷要求對方配合。於是我開始思考,該如何在這樣的狀態下,仍能保有自己的快樂,重新找回做父親的喜悅。
九種有條件的快樂期待
我擅長用自己的方式帶給孩子快樂,例如我會持續烹煮不同的食物,在孩子吃這一餐時,我已經開始思考下一餐該如何變化。這個方式對我的大兒子很管用,因為他愛吃,也愛新的變化;但小兒子則不同,他性格安靜、穩定,對食物的變化要求不高,太多變化對他來說反而是種挑戰。
從孩子身上可以明顯看出,不同的性格氣質對於「快樂」也有不同的期待,而這些期待都是有條件的,大致可分為九種:
- 認為做對、做好才能夠快樂。
- 認為要先滿足別人才能輪到自己快樂。
- 認為要先有所成就,才能快樂。
- 認為失落和快樂必然同時存在。
- 認為要先徹底理解快樂真諦才能快樂。
- 即使快樂也要警醒,以免樂極生悲。
- 認為快樂只能從新的經驗中取得。
- 認為要保有主控權才能擁有快樂。
- 認為個人的快樂,有可能影響到其他人的快樂。
你可以問自己,最常出現哪一些快樂期待。快樂期待是非常自然的想法,只是在親子互動中,這樣的期待會造成二擇一的困境,也就是每次只有一人能得到快樂,或者是妥協性的快樂,造成雙方的張力或摩擦。
從快樂到自我指責
若只懂得用自己侷限的方式帶給孩子快樂,孩子就只能選擇配合或者抗拒父親的方式。一位朋友說,「知道丈夫已經很努力,但仍讓孩子感到很受傷。他不是不努力愛孩子,而是自己從來沒有被父親如此愛過的經驗。」
在亞洲文化下,男性的情感經常受到壓抑,也就是不被允許表達真正的感受,無論是快樂或悲傷。因此長大後,他們有可能想要自我補償,而過度表達自己的快樂期待。
如同前面所提,當父親過度表達時,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,因此許多父親在親子關係中其實是矛盾且難受的。他們看見孩子受了傷,卻無法找到更好的回應方式。例如第七項快樂期待是必須尋求新經驗,但孩子卻只願意留在家中,看著已經看過的故事、重覆玩著同樣的遊戲。
父親們可能會從鼓勵孩子走向批評孩子,最後轉為自我指責,指責自己不懂得帶給孩子快樂,或者以為自己就是無法認同孩子的方式。由於表達感受是男性的弱項,許多父親會選擇以抽離的方式回應──既然你不愛,我也不勉強;我做我的,你做你的。如此以來,父子關係便更加疏離。
重寫父親的九個快樂合約
這個狀態看來令人沮喪,但好消息是,要改變這個狀況一點都不難。因為快樂一直都在我們身邊,重點是我們如何「理解」自己心目中的快樂。若我們能改變對快樂的想法,就可以重寫父親的快樂期待。
那麼,什麼是快樂?首先要記得,快樂絕對不是二擇一的狀態。試想你今天在一個美麗的海島上,看見橘黃色的夕陽慢慢落在海平面上,你會希望將此美景佔為己有,還是跟更多人分享?
真正的快樂,肯定是能跟更多人分享,而非獨佔的。身為父親,我們不妨與自己訂個「快樂合約」,為自己重新定義快樂,以改變原本有條件的快樂期待。以下是九種重新定義的快樂合約:
- 我願意接受別人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,並且允許自己放鬆,感受生活中的喜悅。
- 我願意接受別人給予我的愛與關懷,並且專注於個人所需,讓自己保有快樂和幸福
- 我願意接受快樂不一定來自於成就,並且要分享成功帶來的榮耀給家人。
- 我願意接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經驗,並且將感受到的美善,積極帶給身邊的人。
- 我願意走進尚未理解的經驗中,並且用個人的能力給予他人支持。
- 我願意接受生活的不安定和變化。
- 我願意停下腳步,用心體會每一次經驗,體驗每個時刻的喜悅。
- 我願意接受自己的軟弱和限度,並且允許身旁的人給予我照顧和歡樂。
- 我要主動表達自己的渴望,並且接受對於完成個人目標的興奮感。
與孩子一起討論快樂合約
找出一項或兩項當前最重要的快樂合約,並且實際在生活中設定可行動的方案。例如:
我選擇:第七項快樂合約
行動方案:問孩子當下最想做什麼,如果他選擇在家玩,就先專注地陪伴他一至二小時,並且回顧自己在過程中是否也有得到快樂。
快樂合約也是親子之間很好的話題。試著請孩子告訴你,他希望你設定哪些快樂合約,也許他給的意見會出乎你意料之外。相信快樂合約可以成為你與孩子對話的起點,讓孩子更認識你,也讓你更理解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