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到型OR被定型

九型人格從1971年開始被廣泛推廣至今約40年了,(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「九型人格的歷史與淵源」By Keith Chou)這門學問一直被質疑到底與其他心理測驗、性格學有什麼不同。更直接的一點,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和力氣,甚至金錢,把自己放到一個性格盒子裡?

這是許多沒聽過九型人格的朋友,或接觸過九型人格朋友的共同問題。其實,我曾經也有過同樣的問題,如果不是機緣巧合遇到了我的老師Don & Russ,我想我至今仍是保持同樣的想法吧!

九型人格起源於九型圖,有幸於許多的心理學家、醫師、研究者的努力,發現九型圖可以符合心理學的性格學,可以幫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,進而可以幫助人的自我成長。這個發現,讓九型人格廣為發展;然而,也因為這個光環,讓這套「系統」本身相形失色。

九型人格的精神在於,透過九型人格系統幫助學習者找到自己的性格型態,而不是告知學習者某一個性格型態。學習者會透過這套系統,發現到自己沒注意到的行為、態度,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、動機。

每當我聽到朋友或學員跟我說,「我測驗做出來是X型;或某某人告訴我,我是X型」的時候,我都會很好奇的問說:「是嗎?那你自己覺得呢?」

因為性格型態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找尋的,老師能幫助學習者分辨性格型態,但不能決定學習者的性格型態。

當下次有人很肯定的告訴你,你一定是某一個型時,記得,問問自己,真的嗎?帶著好奇心去觀察一下自己,一定會有所收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