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尋找左宗棠》九型人格培訓碎碎念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
一位酷愛左宗棠雞的導演Ian Cheney,因「愛」而踏上尋「雞」之旅;一道在美國再平凡不過的菜色,卻牽連出種種的文化差異和轉變、移民者的挑戰和適應力、事物的正統與改良……。這讓我聯想到,除了烹飪之外,教育培訓不也是如此?

尊崇正統還是創新改變?

Ian Cheney花了三年時間,踏遍美國各地的中式餐館,甚至跑到左宗棠的故鄉湖南,最後竟然發現左宗棠雞的創始者,是在台灣彭園會館的彭長貴師父,但將此料理發揚光大的,不是彭老師傅,而是紐約勝利園的王主廚。影片中,彭老師傅看著各種不同版本的左宗棠雞,只是搖頭嘆氣地說,「這不像、不應該有蔥、這是不對的……。」

我完全認同任何事物都應該隨著外在環境而改變,就像美國人喜愛油炸和重口味醬汁,因此調味需要配合他們的口味。但談到教育時,是否也像煮菜一樣,可以隨著顧客需求而改變?

顧客買單才是王道?

一百年前的美國,是中餐沙漠,美國人不愛吃中式料理,所以「拓展生意」是中餐館的第一要務。由於白人不愛太特別的食物,廚師便用他們常用的牛、雞、豬肉,加上一些東方的青菜,變成當時最受歡迎的中式料理──炒雜碎。

這道對中國人來說幾乎不合格的料理,卻成為當時美國人的中菜代名詞。有人說,這就是生存之道,因為只有讓顧客買單才是最實際的。的確,無法令顧客滿意的餐點,不過是廚師曲高和寡的自以為是;但完全依顧客喜好而做的餐點,卻變成媚俗的平庸產品。一位著名英國廚師說,「很多年輕人在問未來的飲食趨勢,但我認為不管趨勢是什麼,熱愛你手中的料理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談到九型人格,大家通常第一個問題就是「我是幾型的?」所以許多來參加九型人格課程的學員,都期待在走出教室前,能從老師口中聽到一個確認的性格型號,才算值回票價。這樣的顧客期待,反應在課程上,就成了老師的抉擇:是否要告知學員一個明確的型號答案?如果學員不認同老師的看法,老師要如何維持自己的可信度?

在課程中,是否也要用顧客買單為主要依歸?我想這個答案見仁見智,但我清楚Riso-Hudson強調每個人必須依賴自己,察覺自己的性格型態,這是個人的功課,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。而老師的功課,就是給予清楚的指引,並且支持學員看見更多潛藏的慣性模式。

智慧的萬仞宮牆

《論語·子張第十九》叔孫武叔在朝上對大臣們說:「子貢比孔子的學問還要淵博。」子服景伯告訴了子貢。子貢說:「人的學問好比宮牆,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,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,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,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,只有找到門,走進去,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,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!」

中菜在美國經過上百年,才慢慢的讓美國人開始欣賞中國菜的博大精深,中菜不只是炒雜碎、花椰菜炒雞肉。那麼,九型人格也不只是橫向的九種性格模式而已。現在的九型人格,只是許多人開始認識這個智慧的開端而已。對我來說,九型人格的性格模式就像子貢的宮牆,很容易就能一覽無遺;但縱向的人格變化,以及人格整合,則是萬仞宮牆,必須深入探索,才能夠一窺當中的精妙,而這正是九型人格最獨特的魅力所在。對我而言,也只有堅持這個魅力,才能讓顧客買單。

最近一位講師好友符敦國老師分享,「回國頭幾年準備課程,非常依賴在美國上課的教材。我想將美國的課程原汁原味在台重現,卻發現大家對其中的許多內容接受度不高,索性全部丟在一旁,重新開發。最近突然又覺得,當年老美教授們上的東西,是累積好幾個世代的學術精華,還真有他的道理在。」

我的經驗也是如此,當我堅持Riso-Hudson的教導時,學員更會欣賞九型人格。許多學員在課後都會跟我分享,「原本以為只是來看看性格模式,沒想到可以發現那麼深入的自己。」每個「人」的背後,都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祕,我們透過九型人格,希望更清楚自己。當學習越多、分享越多,就發現前方有更多的訊息在等著我們。正因如此,我和兩位夥伴才會不斷努力地邀請我們的老師──Russ Hudson來台授課,希望讓更多人體會到這座牆內的建築,是多麼宏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