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留下,還是向前邁進?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
「很久很久以前,這隻小熊還活著。他能活著是因為聽從爸爸的話,一直乖乖地在恐懼和黑暗中生活,所以很快樂。然而,他有一個很嚴重的毛病,就是充滿強烈的『好奇心』……」

咕嚕老爸不斷向家人們重述這個故事,為了提醒他們注意安全、保持警覺,並且不要貿然嘗試新事物,因為好奇心是帶來死亡的前兆。從咕嚕老爸身上,看到了六型人每天都在面臨的考驗──要留在原地,還是往前邁進?要謹慎檢視,還是大膽嘗試?要保持懷疑,還是信任對方?

當然,面臨改變時,不只是六型人,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類似的焦慮感,因為所謂改變,就是要走向未知,而未知總是令人感到懼怕。

隨著新的一年來臨,我們可以花點時間檢視自己的狀況,是像咕嚕老爸一樣,只想待在洞穴中,還是像一妹那樣渴望探索山洞外的世界?

「害怕」讓我們活著,永遠不要遺忘害怕

咕嚕老爸說:「害怕讓我們活著,永遠不要遺忘害怕。」的確,人因為懷有害怕之心,才懂得小心謹慎。當一個人無所懼的時候,就容易做出危險的行為。所以孟子說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

不過,六型人為了讓自己保持警醒,會將注意力完全放在令人害怕的一面,利用害怕讓自己保有安全,也有可能讓謹慎變成驚恐。處於驚恐狀況下的六型人,內心充滿著焦慮和恐懼,當需要做決定時,會表現得猶豫不決,不但質疑他人的想法,也懷疑自己的決定。他們不願意改變現狀,希望能遵循既有的模式。

六型人可以利用下面的練習幫助自己:

  1. 列出在生活中「曾讓你擔心且花時間預防」的事情(至少五項以上)。
  2. 想想看,你所擔心的事情結果,是否與原本想像的一樣糟?還是比預期的更好?

    ──《圖解九型人格人生整理術》P.198

要遵循規範,還是打破常規?

咕嚕老爸肩負著保護一家六口的責任,所以遵循前人在牆上留下來的訊息,小心翼翼地生活。他相信:「如果想要活下去,就得照著這樣的規矩做。」但他的女兒一妹卻一直有著這樣的疑問:「如果只活在洞穴裡,我們為什麼要活著?」

生活中,六型人很容易過度依賴舊有經驗。然而,舊有經驗只能帶給他們短時間的安全感。當外在環境改變時,六型人會發現自己被迫改變,同時,因為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,會感到莫大的焦慮和擔憂。

沒有規範的生活,是開創還是毀滅?

影片中,咕嚕一家最終仍敵不過大自然的侵襲,被迫離開洞穴,展開新的生活。但岩壁上的資訊沒有告訴咕嚕老爸該如何面對新挑戰,所以他只能不斷摸索和學習。

當舊有的規範消失時,六型人反而更容易走出自我侷限。他們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擁有的判斷力和自主權,就像影片中的咕嚕老爸,當他一個人被困在山洞裡,卻急著要去拯救家人時,原本一直想:「如果是阿蓋,他會怎麼做?」突然間,他靜下心來,問自己:「我會怎麼做?」終於想出逃離困境的點子。

咕嚕老爸從害怕阿蓋,到羨慕阿蓋,到最後既不害怕,也不用羨慕,因為他發現自己也擁有許多有用的點子。這就像六型人處在高能量時,會發現自己早已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