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活閒聊】判斷型態是九型人格老師的必備技能?

最近看了Ginger Lapid-Bogda部落格上的文章,裡面寫到是否要判別公眾人物的九型人格型態,這也讓我聯想到了一些事情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下面是她提到的主要幾個重點,如果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看她的原文。

Should We Be Typing Famous People?

  • 我們無法僅憑著媒體上的資訊(書、電視、廣播),就肯定這些公眾人物的型態。
  • 如果我們自以為能夠完全掌握這些公眾人物的九型人格型態,是非常自大且危險的。
  • 判別公眾人物的型態比判別身旁一般的人更困難,因為公眾人物通常需要扮演舞台上的角色,這些角色很有可能與他(她)本身性格非常不同。
  • 判別公眾人物的確有一些好處。
  • 無論判別公眾人物是否有益處,我們都仍然會做這樣的事,因此我們應該保持一顆謙遜的心,並且不斷自我檢視。

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最近和一些朋友的談話。自從開始講九型人格的課程後,當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時,時常會有這樣的問題:「我這個行為是哪一型的?」「趕快幫我算一下是哪個型態?」「如果講課,一定要有辦法判斷學員的型態喔!」

這讓我聯想到,如果一位九型人格老師,沒有很有自信且精準地講出對方是屬於哪個型態時,是否就像是一位數學老師,無法解開黑板上的數學難題一樣?如果數學老師不會解題,那這位老師應該要再進修;所以如果九型人格老師無法判別對方的型態時,這位老師應該也是功力不足吧!

我猜想這是很多人對於一位九型人格老師的期待,也因為如此,在很多的九型人格課程中,我們會看到一位老師在台上,透過一些問題或對談後,就很肯定且很有自信地告訴學員們,你「一定是」哪一個型態或「一定不是」哪一個型態。

我不敢說這個方式是對或是不對,因為我沒有上過這些老師的課,我也認為自己做不到這樣的「鐵口直斷」。但我很清楚,九型人格之所以稱為「人格」,因為它是看到一個人的整體,包含了人的內在動機和心理結構,而不只是人的外在行為。行為只是內在動機的外在表徵,就像是感冒時,我們有可能會頭昏或發燒,但光憑藉頭昏和發燒卻無法確定病因是感冒,有可能是其他病因,如血糖過低或發炎。

當我們透過問題或問卷瞭解對方時,是希望瞭解對方的內在動機,並從中得到判斷型態的資訊。當我們擁有越多正確的資訊時,我們更有能力判斷一個人的型態。因此,當我們判斷時,是否確認自己得到足夠且正確的資訊又顯得格外重要了。

我認為,九型人格老師的確需要一些判斷型態的能力,這包括「問問題的能力」和「判斷資訊正確與否的能力」;但更重要的是,要能引導對方開始思考自己的性格型態,唯有透過真實的瞭解,才能發會九型人格的效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