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害怕,讓我們活著:六型的勇氣練習

文:陳思宏(轉載請註明出處)
「很久很久以前,這隻小熊還活著。他能活著,是因為聽從爸爸的話,乖乖地活在恐懼與黑暗中,所以他很快樂。然而,他有個很嚴重的毛病——就是充滿好奇心……」
這是動畫電影《古魯家族》中,咕嚕老爸經常向家人們重複講述的「警世故事」。
在他心中,好奇心等同於死亡,守規矩才是安全之道。但當我看著咕嚕老爸,我不禁想到六型人——那些每天在「要不要改變」之間拉鋸的人。他們是忠誠的守護者,也是內心充滿矛盾的懷疑者。
留下還是前進?六型的兩難日常
六型人的核心衝突是這樣的:
-
該遵循還是質疑?
-
該保守還是冒險?
-
該信任還是保持警戒?
這樣的掙扎不只發生在六型人身上,其實,每個人在面對未知與改變時,都會有一絲不安。但對六型人而言,那份不安就是日常的背景音。
咕嚕老爸的那句名言:「害怕讓我們活著,永遠不要遺忘害怕。」
正是六型人對世界的核心信念。
當警覺變成驚恐
六型人透過害怕,來提醒自己保持警覺。他們擅長預防問題、擬定備案,是團體中的危機感知者。但當這份警覺過度放大,就會變成驚恐。
-
他們懷疑他人,也懷疑自己。
-
他們不願冒險,也不敢做決定。
-
他們寧可維持現狀,也不輕易邁步向前。
如果你是六型人,或身邊有六型朋友,可以試著做這個練習來幫助自己回到現實的穩定:
👉 寫下五件你曾花很多力氣擔心、甚至預防的事情。
接著問自己:
-
那些事最後真的發生了嗎?
-
結果是不是比你想像得更好?
這是一個提醒:你的擔心,不一定等於事實。
舊有規範與內在安全感的博弈
咕嚕老爸相信:「要活命,就得照規矩來。」
這不只是對孩子的規訓,其實也是他對自己恐懼的安撫。
但他女兒一妹卻問了另一個問題:「如果只能活在洞穴裡,我們為什麼要活著?」
這句話,不只是孩子的叛逆,更是對六型人的一記敲門磚。
六型人常把安全感建立在規則、制度、他人的指令上。
但一旦環境改變,這些外在依據崩塌時,他們就會陷入恐慌。
真正的安全感,不是來自他人的指引,而是來自內在的信任。
危機,是成長的開始
在電影中,咕嚕一家最終被迫離開熟悉的洞穴。他們踏上未知的旅程,沒有地圖,也沒有前人指引。
而咕嚕老爸,也從一開始的依賴「阿蓋會怎麼做?」
慢慢轉變為:「我會怎麼做?」
這是六型人的轉捩點——從向外尋找安全感,到開始信任自己的智慧與直覺。
當咕嚕老爸靠自己的想法成功逃出困境時,他不再恐懼阿蓋,也不再羨慕。因為他終於看見:自己也擁有可以依靠的能力。
六型的高能時刻
當六型人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,他們就會發現:
-
自己其實並不脆弱。
-
過去的經驗已經內化為實力。
-
害怕是訊號,不是阻礙。
正如電影中的咕嚕老爸所經歷的,當我們敢於走出熟悉的洞穴,才能真正體驗什麼叫做「活著」。
如果你是六型人……
新的一年,不妨問問自己:
-
是什麼讓你一直停在原地?
-
你真正害怕的是改變,還是沒有掌控?
-
有沒有一件你渴望很久、但總是告訴自己「還不是時候」的事?
也許,你可以從現在開始,練習向未知邁出小小的一步。
就像咕嚕老爸最終學會的:
「我不再需要照著別人怎麼做,我可以問:我想怎麼做?」